一、低空空域的定义
低空空域是指地面以上1000米以内的飞行区域,但根据地区特点和需求,这个界限可扩展至3000米。其中无人机的活动空域重点集中在距地面300米的空间范围内,消费级无人机(轻、微型无人机)主要在真高120米的空间范围内活动。
二、国内空域分类
《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》规定,中国空域划分为:飞行情报区、管制区、禁航区、空中限制区、空中危险区。
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23年12月发布了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》,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、空域环境、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,将空域划分为A、B、C、D、E、G、W等7类,其中,A、B、C、D、E类为管制空域,G、W类为非管制空域。具体如下:

01 管制区域
A类空域:A类空域为标准气压高度6000米(含)以上至20000米(含)的空间,通常用于高空飞行。
B类空域:通常划设在民用运输机场上空,用于保障民航运输的安全与效率。
C类空域:通常划设在建有塔台的民用通用机场上空,用于通用航空的飞行活动。
D类空域:除A、B、C、G、W类空域外的空间,特别是标准气压高度20000米以上的空间,统一划设为D类空域。
E类空域:与ICAO的E类空域相似,但具体划设和使用要求可能根据中国国情有所调整。
02 非管制区域
G类空域:通常为B、C类空域以外真高300米以下空域(W类空域除外),以及平均海平面高度低于6000米、对军事飞行和民航公共运输飞行无影响的空域。主要用于低空飞行活动,如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。
W类空域:通常为G类空域内真高(航空器到其正下方的垂直距离,真高随地面起伏变化。)120米以下部分空域,主要用于轻型无人机的飞行。

国家空域基础分类示意图
根据国家测绘局国土司的界定,我国空域按高度可划分为深空、中空和低空。我国空域按高度可划分为深空、中空和低空。其中,深空是万米以上的空域,通常面向火箭发射、商业航天等市场。中空是3000米至10000米的空域,主要为军用航空、传统民用运输航空和部分通用航空的飞行区域(部分时候也可以飞至10000米以上)。低空则是3000米以下的区域。
三、低空应用与空域对应关系
目前,低空领域以3000米以下非管制空域为主,覆盖通用直升机、eVTOL、无人机等飞行器,低空经济相关飞行空域主要见下图:

结合各飞行器类型,按照续航能力、载重、航速,以及低空+各应用场景等分类:无人机类飞行器,一般飞行空域在 0-300m之间;载人类飞行器,一般在300-1000m空域;部分通航类载人业务可能会超过1000m空域。

(文章选自公众号:低空行业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