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的明月,如同一面高悬的镜子,映照出人间百态:欢聚的温暖,别离的怅惘,文化的积淀,以及对宇宙洪荒的沉思。它不仅是团圆的象征,更是一个引发无限哲思的文化意象。这个中秋,让我们超越节日的表象,潜入更广阔的文字海洋。本期图书馆推荐5本图书,围绕“月”与“团圆”的核心,延伸出故乡、记忆、孤独等多重维度。愿这缕书香,成为这个节日里,比月饼更耐人寻味的滋养,在阅读中解锁中秋的N种“打开方式”。
1. 
书名:《苏东坡传》
作者及出版社:林语堂/长江文艺出版社
索书号:K825.6/323
馆藏地点:阎良校区三楼社科东区,沣惠三楼社会科学库
内容简介:提到中秋,总绕不开苏轼,作为宋代文坛的巅峰人物,苏轼笔下的中秋,早已不只是时令的注脚,更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。《苏东坡传》不仅勾勒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,更让我们得以贴近他在不同中秋月夜下的心境流转——既有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”的旷达叩问,亦有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温情祈愿。这些词句早已融入民族血脉,至今仍在每一个月圆之夜被轻轻吟唱。这个中秋,不妨借由《苏东坡传》的指引,走进那片清澈而深沉的月光,体会那份超越时空的豁达与浪漫。
2. 
书名:《闲情偶寄》
作者及出版社:李渔/中华书局
索书号:I264.9/14
馆藏地点:阎良校区三楼社科东区,沣惠二楼文学库
内容简介:本书是中国古代生活美学的典范。书中关于饮食、居室、赏花的论述,能让读者了解古人如何优雅地过日子,中秋的雅集正需要这份闲情。
3. 
书名:《家》
作者及出版社:巴金/长江文艺出版社
索书号:I246.57/49=2
馆藏地点:阎良校区三楼社科东区
内容简介:月到中秋分外明,而巴金《家》中的月光,却映照出一个传统大家庭的欢笑与泪水。书里的中秋夜,既是亲人围坐的温馨时刻,也是年轻一代挣扎与呐喊的舞台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团圆远非形式上的相聚,而是心灵的理解与共鸣。这个中秋,愿《家》的故事能带给你一份关于亲情与理解的深刻触动。
4. 
书名:《远望可以当归》
作者及出版社:余光中/时代文艺出版社
索书号:I267/3476
馆藏地点:阎良校区三楼社科东区,沣惠二楼文学库
内容简介:本书为吾乡怀旧思乡系列之一,精选余光中游国愁思、人生感悟相关名篇,五彩笔下,是浪子游与逍遥游的神奇融合。配以季全保的江南建筑画,再现余光中江南老家,古旧之间,尽显朴风遗韵。余光中将亲朋故友旧情、幼年生活、思乡别绪、人生漫谈、哲理梳理等倾注笔端,叙说了一代江南游子的百般思绪。星在天上,人在漂泊,天涯游子百感交集。
5. 
书名:《孤独六讲》
作者及出版社:蒋勋/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索书号:I267/1674
馆藏地点:阎良校区三楼社科东区
内容简介:本书正面探讨“孤独”的积极意义。在强调团圆的中秋,这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“孤独”并与“孤独”共处,完成内在的整合。
2025年总第23期